"无处而不自得"出自《庄子》 如果顺应变化,随变自适,而不固执妄行,能够做到这样,自然是无处不悠然自得,无时不逍遥。 "上善若水"出自《道德经》 最高上的善,就象水一样。水善于利益万物,却不合人争。处到极卑下众人所恶的地方,所以近于道。無入而不自得無往而非快 佛說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白話及注釋 佛說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白話及注釋 一心繫佛,餘念不生,念而無念,無念而念,是名「淨念」也。 懂得不爭的人反而能得到更多,不為名利所累,他人也無法與其糾纏。 就像有人來找你爭辯,你不理他,他便只能自討沒趣。 3、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 就算處於眾人最嫌惡的地方,也能自得,水的修養近於道,無往而不自得。
10 22 四 第335期 一日易經班 課程 6小時
無往而不自得
無往而不自得- 无入而不自得的意思是君子无论到了什么境地都可以安然自得。 这里的无入,就是不入,不进去,引申为不在朝廷做官。 而,表转折,然而,却,但是。 自得,就是自己有所收获。得,得到,获得 无入而不自得这句出自《礼记·中庸》"君子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而神明自得 聖心備焉 故不積跬步 無以致千里 不積小流 無以成江海 騏驥一躍 不能十步 駑馬十駕 功在不舍 鍥而舍之 朽木不折 鍥而不舍 金石可鏤 佛法種子 活水心田 菩提道侶 定慧莊嚴 我雖螻蟻之力 志在不懈 謝絕酬往唱和 低頭耕田
无往不复的解释 指未有往而不返的。指事物的运动是循环 反复的。同"无平不顾"。 成语出处: 《易·泰》:"无平不陂,无往不复。"孔颖达疏:"初始往者必将有反复也。" 成语例句: 而物极必反,亦往往于所备之外,有智出其上者,突起而胜之。吾生也有涯 所稟之分各有極也 而知也無涯 夫舉重攜輕而神氣自若此力之所限也而尚名好勝者雖復絶膂猶未足以慊其願此知之無涯也故知之為名生於失當而滅於𡨕極㝠極者任其至分而無毫銖之加是故雖負萬鈞茍當其所能則忽然不知重之在身雖應萬機冺然不覺事之在己此養生之主也 知音智 以有涯隨無涯殆己 以有限之性尋無極之知安得而不困哉 己而為知者殆而已矣 己困於知「非才之難,所以自用者實難。惜乎!賈生,王者之佐,而不能自用其才也。夫君子之所取者遠,則必有所待;所就者大,則必有所忍。」 十九 《鼂錯論》 蘇軾 「天下之患,最不可為者,名為治平無事,而其實有不測之憂。坐觀其變,而不為之所,則恐至於不可救。
4 是以聖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劌,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譯文 1 一國的政治渾然無覺,其人民便純樸敦厚。一國的政治明察秋毫,其人民便尖刻澆 薄。 2 禍患啊,帶來福份;福份啊,隱含著禍患。誰能知曉其中的奧秘呢? 3 本來正常的,又變得荒誕。將 ⊙使其中不自得,「將」何往而非病:則 ⊙「將」蓬鳥甕牖,無所不快:即使 ⊙一個嘴巴打「將」去:了 ⊙小嘍囉把鼓樂就廳前擂「將」起來:了 ⊙忙「將」幾口開水灌了過來:把、拿 ⊙不知老之「將」至:即將 ⊙良「將」猶在:將帥 ⊙一若無所為志,而不迫於自明; 一若自得其志,而不期於共示, 則猶然鼓瑟也。 (入題) 及聞子之問,舍而作,作而言,觀其語默從容,而氣象之間蓋已較然異矣。 (第二比) 夫聖賢為斯世而有志行事,豈必相謀,挾而持之?其撰殊也,亦行吾意焉而已
无往而不自得 无往而不自得注释 选自宋•苏辙《黄州快哉亭记》。 译文 人活在世上,假使他的心中不愉快,那么无论到什么地方他都不会快乐,假若他的心中很坦然,不使身外之物——名利来伤害他的符合规律,不求亦得,反之求亦不得。(d)可看出蘇軾之豁達,即使身處逆境,生活清苦,卻能無往而不自得 1314為題組 甲、宋之野人耕而得玉,獻之司城子罕,子罕不受。野人請曰:「此野人之寶也,願 相國為之賜而受之也。」子罕曰:「子以玉為寶,我以不受為寶。」故宋國之長明「使其中坦然,不以物傷性」的自得之快;以張夢得為例說明「使其中不自得,將何往而非病」的 不能暢快 (d)通篇以「快」為文眼,貫串全文,既明說稱「快」的原因,以寬慰友人,兼以勉己勉兄。 解析:(a)第一、二段所寫。(b)非藉 張夢得之口,但此典故為「快哉」正確出處。(c) 以張夢得說明自得之快;以騷人思士說明不能暢快。
紀要 _ ˙ 且不知耳目 之所宜 ,而遊 心乎德 之 和 。 _ 不用感官去辨別是非善惡,而一心悠遊於道德之鄉,則無往而 不 自得。 ˙ 人莫 鑑 於流水而 鑑 於止水, 唯止能止眾止 。 _ 人不在流動的 水面上照己 影,而是在靜止的 水面上照自己 的影子。 止水並為求人去照它,而是眾人自動去找止水的。4 北㝠有魚其名為鯤鯤之大不知其幾千里也化而為鳥其名為鵬 鵬鯤之實吾所未詳也夫莊子之大意在乎逍遙逰放無為而自得故極小大之致以明性分之適逹觀之士宜要其㑹歸而遺其所寄不足事事曲與生說自不害其𢎞㫖皆可畧之 北㝠海也取其溟溟無涯也水黒色謂乏㝠海無風洪波百丈鯤大魚名鵬即古鳳字非來儀之鳳也說文云朋及鵬皆古文鳳字朋鳥象形鳳飛羣鳥從以萬數故以鵬為朋使其中不自得,將何往而非「病」(第二冊‧ 蘇轍 ‧ 黃州快哉亭記 ) 君子「病」無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 論語 衛靈公 ) 缺點、毛病、瑕疵
《#開經偈》 寂寂至無宗。虛峙劫仞阿。 豁落洞玄文。誰測此幽遐。 一入大乘路。孰計年劫多。 不生亦不滅。欲生因蓮花。 超凌三界途。慈心解世羅。 真人無上德。世世為仙家。 在唐代及以前《開經偈》是靈寶派的專用的開經祕咒。 後世各大流派均採用,其有配合存想的要求,如《#太上黃籙齋 四書——『中庸』全文 一品釋之 子程子曰,「不偏之謂中;不易之謂庸。 」中者,天下之正道。 庸者,天下之定理。 此篇乃孔門傳授心法,子思恐其久而差也,故筆之於書,以授孟子。 其書始言一理;中散為萬事;末復合為一理。 放之作者: 蘇轍 原文: 江出西陵,始得平地,其流奔放肆大。 南合沅、湘 ,北合漢沔,其勢益張。 至於赤壁之下,波流浸灌,與海相若。 清河張君夢得謫居齊安,即其廬之西南爲亭,以覽觀江流之勝,而餘兄子瞻名之曰"快哉"。 蓋亭之所見,南北百里,東西一舍。 濤瀾洶涌,風雲開闔。 晝則舟楫出沒於其前,夜則魚龍悲嘯於其下。
0 件のコメント:
コメントを投稿